立足课堂,深度教研

——张国英政治名师工作室走进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活动侧记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2020年6月9日,秉承着推进思政课“深度教学”课堂实践,促进思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关注思政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高中生的目的,江阴市张国英名师工作室本学期第一次线下集中研讨活动在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举行。

照片1.jpg

本次活动首先由江阴高级中学教研组长张丽莉老师展示的哲学课堂《生活处处有哲学》开启。观之,所以游目骋怀,听之,足以极视听之娱。“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时当感“快然自足”,故观摩之后的评课讨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照片2.jpg

照片3.jpg

照片7.jpg


我们不妨通过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来感受一下张老师的深度教学课堂和他们自己的教学智慧。


照片4.jpg


江阴一中李梦老师:张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又富于理性,主要具有生活化、结构化和基础性三大特点。于点滴细微处让学生悟出哲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对于知识结构的总结和升华清晰到位,符合当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并且其课堂不禁会给听课老师带来关于“矛盾”问题的思考,看似无用的东西是不是亦可有用?看似复杂深奥是否又是简单的?我们如何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怎样诠释有实力支撑的个性才能出彩?

照片5.jpg

江阴高中张国英老师:上好哲学的第一节课实属不易,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张力,对课堂有把控力,让学生听得有趣味,体现了较高的教师素养。张老师寻找了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充满哲理和智慧的事例,让学生感知哲学离我并不遥远,在激趣的同时又注重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领悟日常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差别在哪里,指导学生用哲学眼光和理性的哲学思维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生和看待自我;在思考宇宙、问辨人生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力,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同时要有思考的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边的人。点评之余,也建议参加研讨的各位老师要更多的去探索如何落实好活动型课程的实施和议题式的贯穿,如何让学生学得有愉悦感和获得感。

长泾中学刘文彬老师:张老师的教学内容适切,贴近当下学生现状,活动精心设计,意义巧妙通达,更多的是让学生悟,正可谓“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山观高中赵芹老师:张老师的课有她独特的语言魅力,“亦正亦邪”中巧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学有实效,先引领学生打通思维,流畅而连贯,最后再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总结有梯度。在实现“点与块”、“线与面”有机整合的同时,也巧妙的化解了平时教学中大家经常碰到的“中途知识处理容易打乱课堂架构整体性 ”的些许困扰,颇有启发。

江阴高中朱秋红老师:张老师的课堂可谓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虚实结合,有思想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歌曲、油画、漫画、打油诗、生活漫谈等许多元素,彰显了哲学的广博,也体现了教师对资源的创生能力,对生活的深度挖掘力。

照片6.jpg

江阴政治教研员汤国贤老师:新授课非常考验教师的综合素养,张老师可谓是“精致的豪放派”,课堂设计“编剧很精彩”。明快的导入,前后关联,过渡自然流畅,环环相扣。通过与大师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学生对话使哲学课上出哲学味,博学而厚重。同时建议各位老师多去思考几个问题:1.注意课堂表述的精准性。2.学生听课学习的最佳容量是多少?3.课堂教学如何精简举例来避免“亮点太多也可能会成为缺点”的情况?

照片8.jpg

评课结束后,工作室导师张国英老师生动详实的展开了关于思政课“深度教学” 探究的讲座。首先介绍了当下的高中思政课的“四新” 定位,新课改要求我们走新路,新教材要求我们穿新鞋,新高考要求我们赶新考,思政课伴随着习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首次中央级别的学校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一课的重要性,明确了教师在上好思政课中的关键地位,思政教育也理直气壮地进入了新时代。然后重点向成员们介绍了由她和徐霞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实践研究 。本着对什么是良好教育的思考,针对当下中小学的课堂改革存在着“知识训练成为单一目的”和“课堂技术主义取向突出”的突出问题,并应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和教学的新时代教育诉求,从而展开了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强调了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是教与学和谐统一的教学,是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具有丰富的教育涵养和优良的发展性品质的有效教学,关注思政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用丰富的教学实例阐述了深度教学是基于价值引领、真实情境和议题设置的教学。并指出,深度教学还要坚持宏观把握、中观建构、微观实施的思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深度落地。并建议一线老师在日常的知识教学中,积极追寻知识之间的联系, 探索知识的深层意蕴, 建构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机制, 自觉 “筹划” 知识对人终身发展的意义,引领和成全学生的精神生命。

照片9.jpg

接着,工作室朱秋红老师进行了主题为“以研促教,让政治课‘活’出精彩”的微讲座,重点介绍了自己以“破——立——思——行”为逻辑主线,逐步展开关于“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之问题”、“回归活动型课程学科本味”、“活动型课程的价值何在”和“如何开展活动型课程研究”的无锡市课题研究思路。重点介绍了关于议题式教学一题双议的思考,建议引导学生从议中学,在议中做,让思维真正动起来,让身体力行动起来,打造有声有色的“活”课堂。并以江阴高中马克思主义青年团为例阐述了如何展开政治教学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学生社团,还可以采用模拟政协、领跑者讲坛、共建基地、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她认为活动型课程颇具学科发展价值、课程育人价值和专业成长价值,可以进一步通过现状调查、文献学习和课例跟进来进行课程研究,从而知需求、明关系、归范式。最后指出,研究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行为动起来”,并由此衍生了诸多有价值的子课题,给各位老师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张国英老师鼓励大家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握每一次教学实践,加强阅读,做好理论提升,及时上传分享读后感、摘抄、笔记、反思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要在实践中贯穿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反思中提炼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

至此,张国英名师工作室各校成员在山观中学的邂逅,在每位与会老师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并且收获颇丰。老师们对今后个人专业学习发展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升华。当谨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梦为马,砥砺前行。(图:山观中学提供  执笔:许玲玲,审核:张国英  编辑:徐霞)